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朱育欣。

窗外的梧桐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手边的茶香氤氲着思绪,恍惚间想起三年前初入河南农业大学的那个清晨:校门口“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校训碑在朝阳下熠熠生辉,远处实验田的麦浪正随风起伏。而此刻,当我得知自己获得蜜雪冰城奖学金时,心中涌动的不仅是欣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恩——感恩脚下这片土地的托举,感恩前行路上每一双无形却温暖的手。

一、母校:以厚生丰民之心,育扎根大地之人  

在农大的三年,我始终被一种朴素而深沉的力量浸润着。这种力量,是课堂上老教授颤抖着手指向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时说的那句“一粒种子能救千万人”,是寒暑假社会实践时乡亲们握着我们的手说“娃娃们多回来看看”,是实验室彻夜不熄的灯光下师兄师姐为数据误差争得面红耳赤的背影。这所学校教会我的,从来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而是将双脚扎进泥土的踏实,是把学问化作春风的赤诚。  

农大人的“自强”不是孤勇,是让千万人饭碗里多一粒米的担当;农大人的“力行”不是口号,是把论文里的数据变成田埂上的丰收。而这份信念的传递,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导师倾囊相授的耐心,以及无数后勤工作者默默守护的校园灯火。此刻,这份奖学金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照见自己背后那片托起梦想的沃土。

二、蜜雪冰城:用平凡之甜,酿不凡之志  

如果说母校教会我“为何而学”,那么蜜雪冰城则让我读懂“为谁而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品牌,它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创业课:从街边小铺到万店连锁,从“廉价奶茶”的质疑到用品质征服市场的逆袭,它的成长轨迹里写满了“草根精神”——没有资本加持的光环,却有让普通人喝得起一杯好茶的执着;没有花哨的营销套路,却有把吸管插进中国县镇毛细血管的魄力。这样的企业设立奖学金,意义早已超越物质激励本身。  

我曾好奇,一个饮品企业为何选择资助农科学子?直到在蜜雪集团官网读到他们的助农计划:在云南普洱建咖啡种植基地,在广西横州建茉莉花产业园,用供应链反哺原产地农民。原来,那一杯杯售价几元的柠檬水背后,藏着一条从田间到舌尖的共生链。这让我想起农大校史馆里陈列的泛黄照片——上世纪80年代,农大教授在太行山推广苹果种植技术,让荒山变成“花果山”。两个不同领域的故事,却在“惠及大众”的初心上交汇。或许,这正是蜜雪冰城奖学金最动人的隐喻:甜味可以很廉价,但用甜蜜连接众生的事业永远高贵。

三、致谢: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此刻,我拒绝用华丽的修辞堆砌感恩。因为真正的感激,应当像中原大地的麦子一样具体:  

感谢农大的试验田、图书馆的旧桌椅、食堂三块钱一碗的胡辣汤。你们用最质朴的方式告诉我,学问的温度不在于玻璃幕墙的实验室,而在于是否能让老乡的粮仓再满一寸;  

感谢蜜雪冰城把门店开进县城巷陌,用真金白银支持学子追梦。你们证明了商业向善不是空中楼阁,一杯茶饮也能成为社会进步的齿轮;  

感谢中原这片土地。这里没有北上广的繁华,却用万亩良田哺育着中国粮仓,用包容与坚韧滋养出蜜雪冰城这样的“草根传奇”,更让我们农科学子懂得:真正的荣耀,不是站在领奖台上,而是弯下腰时听见麦穗拔节的声响。  

尾声:成为桥梁,而非终点  

奖学金证书的烫金字正在夕阳下泛着微光,但我知道,这份荣誉不是对过去的总结,而是对未来的承诺。愿这份奖励化作一粒火种,点燃更多人对农业的热爱;愿农大与蜜雪冰城的故事,成为千万青年相信“奋斗有意义”的星光。毕竟,教育的真谛从不是制造孤峰,而是培育山脉;商业的价值从不是独享盛宴,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分到一颗糖。

最后,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感谢蜜雪集团、感谢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感谢老师和同学们 !!! 祝所有人幸福安康、万事如意!!!